◎智谷趨勢 | 王戰新
就在這個月,中國的航空和航海事業都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6月14日,工信部領導在新聞發布會上透漏,C919 大飛機取得重大突破,即將取證交付。
大飛機的設計和制造不僅僅是一個*的重點項目,更是一次對中國工業的全方位抽查——大飛機的背后是材料科學、冶金科學、工程力學、空氣動力學、熱動力學等等無數學科專業的匯總。
6月17日,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母——福建艦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下水亮相。
福建艦是中國軍事科技的集大成者,它涵蓋了電磁彈射、艦載機、攔阻索、激光焊接、特種鋼、半導體芯片、5G通訊、北斗導航系統、動力系統等領域的*新成果。
大飛機和航空母艦的成功,意味著我們已經掌握了天空和海洋的主導權,那陸地上肯定也不能輸給別人。
除了“中國新名片”復興號列車外,我們在民用工業領域也實現了“彎道超車”。廣汽、比亞迪、蔚來等中國車企在汽車電氣化和智能化領域已經超越了眾多國際百年豪門。
你所能想到的各種“黑科技”,如鋰電池技術、油電混動技術、氫燃料電池技術、智能駕駛技術、智能座艙技術、電子電氣架構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VR技術、雷達技術、區塊鏈技術等,都已經被用到了國產汽車上。
如果說大飛機和航空母艦可以洗刷百年中國的屈辱史,那么中國新能源智聯網聯汽車則見證了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成功。新能源智聯網聯汽車,就好比是民用領域的航空母艦。
那么,這些“民用航母”上到底裝載了哪些秘密武器?
中國要想實現“雙碳”目標,必須圍繞“電”來做文章。
一是徹底改變電力生產結構,用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取代煤炭。
二是對交通工具進行電氣化改造,不管天上的飛機,還是海上的船舶,亦或是路上的汽車,都可以用高能電池或混動系統來驅動。
2019年10月,中國首架四座電動飛機首飛成功
新能源飛機和新能源船舶還處于小打小鬧階段,沒啥可說的。*值得關注的還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能源汽車。
從理論上講,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可以有N種可能性,甚至有人在研發核動力汽車。已經商業化落地的主要有三種,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
先來講講大家*熟悉的純電動汽車。
據統計,動力電池在新能源乘用整車成本中占比40%以上。電池技術的發展、性能的提升是決定新能源車實現長久發展的核心動力。
我們都知道,中國在動力電池行業占據了主導地位,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名中,就有六家來自中國。
獲得了壟斷地位的電池生產商,越來越強勢。
曾有消息稱,某車企負責人為了拿到某品牌的動力電池,竟然在某三線城市蹲守了一個星期。
為了避免被電池廠和供應鏈“卡脖子”,實力強的主機廠紛紛走上了自研電池的道路。
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廣汽集團,率先打響了動力電池“反擊戰”。
2021年,廣汽集團陸續發布了“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超級快充電池技術”等三大原創電池科技,分別為用戶解決了續航、安全、充電三大痛點。
廣汽埃安超倍速電池技術可以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
以這三項技術組成的“動力電池技術群”,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屆《中國汽車風云盛典》授予了“評委會特別獎”。
2022年1月,搭載了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的AION LX Plus正式上市。據工信部認證,AION LX Plus的純電續航里程為1008公里。這可是全球*純電續航過千的量產車,對手都投來了羨慕的眼光。
雖然已經站到了新能源賽道的*陣營,但廣汽集團并沒有停止創新的腳步。
2022年6月28日廣汽科技日上,廣汽集團又向世人展示了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池技術——基于微晶技術的新一代超能鐵鋰電池。
首先,廣汽的超能鐵鋰電池繼承了磷酸鐵鋰電池的優點,與三元電池相比,它的成本更低、壽命更長、安全性更高。
其次,廣汽的超能鐵鋰電池比當前市面上量產的磷酸鐵鋰電池要先進得多。電芯質量能量密度提升13.5%,體積能量密度提升20%,-20℃低溫容量提升約10%,快充可達到2C以上,動力電池壽命可達150萬公里以上。
如果是普通車企,實現其中一項功能就尬吹一整年了。但是神奇的廣汽,居然同時攻破了質量、體積、耐溫性、充電速度、使用壽命等五大難點。這種追求*的精神,讓我想起了當年設計iphone 的喬布斯。
除了純電動技術外,廣汽集團在混動技術方面也處于*地位。
2022年4月,廣汽集團以打造中國*強混動系統為目標發布了全新混動技術品牌——鉅浪混動。
據“有車以后”報道,搭載鉅浪混動GMC2.0混動系統的影酷汽車,在克服路況地勢復雜、晝夜溫差大、超高強度行駛等一系列極限挑戰后,*終交出了“一箱油行駛1711km、百公里油耗3.2L”的滿分答卷。
很多人都好奇,這么厲害的混動系統是怎么做出來的?
今年6月28日,廣汽集團在科技日上正式發布了鉅浪混動的技術支撐——鉅浪混動模塊化架構。
該架構由混動發動機(E)、機電耦合系統(M)和電池(B)三大部分構成,采用平臺化、模塊化設計,兼容性強、通用性高,可衍生出4大類別、N個動總組合和3種動總形式,*適配所有XEV(HEV、PHEV和REEV)車型。
鉅浪混動模塊化架構下的4大類別,包括經濟適用型單擋系統、動力型功率分流系統、動力節能型多擋系統以及高效零碳氫混系統。
其中,高效零碳氫混系統的代表,是本次亮相的鉅浪-氫混動系統。
該系統由氫內燃機與廣汽機電耦合系統GMC組成,百公里氫耗低于0.84kg,在大幅減碳同時,以混動技術保障系統的動力性,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乘用車燃料的碳中和。
采用氫氣缸內直噴技術的廣汽*氫發動機已于2021年9月已點火成功,運轉驗證時長超12000小時,熱效率有望達到44%,真正實現“零碳排放”。
從行業變化趨勢來看,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智能網聯技術領域,也是中國各大車企的必爭之地。
6月24日,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世界智能大會上表示:截至目前,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
這4000億元產值中,少不了智能網聯汽車的功勞。就拿“AI黃埔軍?!卑俣裙緛碚f,雖然早在2010年就開始重倉人工智能,但是長期不被人看好,直到搭上了智能化汽車的東風,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成果才大放光彩。
在百度的影響下,華為和騰訊也加入了智能汽車賽道。由于沒有造車經驗,它們必須借助優秀車企的供應鏈和生產鏈,才能把軟件和算法優勢發揮到*。
英雄所見略同,三巨頭都把廣汽集團列為戰略合作伙伴,為廣汽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賦能。
在廣汽看來,智能汽車可以類比為“四個輪子+超級電腦”的結構。
從功能結構來看,智能汽車可以分為四塊,一是相當于電腦主機的中央計算單元和電子電氣架構,二是相當于電腦軟件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系統,三是相當于電腦網絡的云平臺,四是相當于電腦外設的傳感器和執行器。
我們先來講講大家*容易感知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系統。
2019年7月,廣汽集團推出了廣汽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
經過三年的迭代和更新,這套包含了智能座艙ADiGO SPACE和智能駕駛ADiGO PILOT的超級系統正式問世,其技術創新先進程度有望成為業界標桿。
據廣汽介紹,全新升級的 ADiGO SPACE智能座艙系統以具體應用場景為驅動,實現了四項突破,包括更自然的語音能力、更*的音效體驗、更新銳的生態內容以及更智能的場景解決方案。
智能汽車都有“免喚醒功能”,你不用傻叫“小埃同學”或“小祺”,直接說出命令,ADiGO SPACE就會在0.6秒內響應你的需求。
一般的智能汽車只有坐在駕駛位才能使用“免喚醒功能”,廣汽現在把它的覆蓋范圍推廣到了95%的車內空間,哪怕你躺著也能命令ADiGO SPACE開空調。
ADiGO SPACE還直接引入了車載黑膠音樂,使用戶在方寸的座艙內享受現代科技與百年經典碰撞出的全新聽覺體驗。
與ADiGO SPACE相比,ADiGO PILOT智能駕駛系統的成長性更明顯。
它配備39個高性能傳感器,包括3個智能可變焦固態激光雷達,6個800萬像素的高清攝像頭及紅外攝像頭等,極大改善了*輔助駕駛、超級泊車、無人駕駛等應用領域的使用體驗。
當你打開ADiGO PILOT*輔助駕駛后,手腳不用發力,就能實現自動上下匝道、自動換道、自動超車、自動避障等功能。目前該系統已覆蓋全國所有高速公路,以及核心城市的快速路。
ADiGO PILOT超級泊車支持超過50種復雜的泊車場景,在行業首創極限位置泊入功能。廣汽工程師團隊跑遍了廣州1000多個地上地下室內室外停車場,,測試驗證了近10000不同的泊車位場景,尋找難度*高的墻腳極窄車位反復實驗,從而研發了這套業內*聰明的泊車系統,只要38秒就能完成全過程。
在無人駕駛方面,ADiGO PILOT也進展神速。據悉,廣汽的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車隊今年將參與廣州市混行示范商業化運營,全面進入商業運營。也就是說,今年下半年廣州市民就能在路邊叫到無人駕駛的出租車。
我們都知道,離開了主機,電腦上的所有軟件都沒有用武之地。同樣的道理,在智能汽車上,要想使用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系統,必須先搞好中央計算單元和電子電氣架構。
汽車圈得人都聽過一句話,“軟件定義汽車”。
如果將汽車比作人體,汽車的機械結構相當于人的骨骼,動力、轉向相當于人的四肢,電子電氣架構則相當于人的神經系統和大腦,是汽車實現信息交互和復雜操作的關鍵。
功能車時代,汽車一旦出廠,用戶體驗就基本固化;智能車時代,汽車常用常新,千人千面,電子電氣架構向集中化演進是這一轉變的前提。
在智能化汽車時代,主機廠必須自己掌握中央控制系統,否則就會失去對汽車產品的控制權。
說到中央控制系統,就不得不提廣汽集團研發的星靈架構。
在廣汽的定義里,“星靈”的星指星辰大海,指新架構的廣度;“星靈”的靈是靈動、靈魂,體現新架構的深度。
相比廣汽上一代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的算力提升50倍,數據傳輸速率提升10倍,線束縮短約40%,控制器減少約20個。這樣的話,就能減輕車體重量,節約車內空間,降低汽車的生產成本,提升各個環節的工作效率。
近期,廣汽又在星靈架構的基礎上研發出了面向全車跨域的標準化操作系統——普賽OS(普賽軟件架構)。
廣汽的普賽OS是智能汽車的底層系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要安裝了普賽OS,車內軟件的迭代速度就從原來的以月為單位變成以分鐘單位,可以讓消費者爽到飛起,由“軟件定義汽車”階段進化到了“消費者定義汽車”階段。
沒錯,這些“黑科技”、“硬核科技”都只是手段,廣汽的所有創新,*終都是為了提升消費者的體驗。
如果說航空母艦是一支軍隊的海上移動城市,那么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就是一個家庭的陸上移動住宅。
沒有軍人的負重前行,就沒有我們的詩和遠方。
而為了滿足國人的美好生活愿景,廣汽集團還發布了one more thing,全新氫能概念車“綠境SPACE”。
這款概念車在外觀設計上從中國古代建筑當中汲取了靈感。
通過飛檐翹尾的設計,設計師讓車體有更大內部空間的同時,還兼具勢能感。在飛檐之下,八角窗使尾部輪廓簡潔沉穩,內嵌格柵與前臉也進行了呼應。據悉,當車輛啟動的時候,它的輪圈將展現出重巒疊嶂盡在輪下的動態光效……
廣汽集團還透露,今年下半年會舉辦一系列的“科技大開箱”活動,陸續揭開智能駕駛多元融合感知系統、氫電混動整車以及廣汽首臺純電超跑的神秘面紗。
這讓我對這家剛滿25歲的“造車壯勢力”充滿了期待。
從1997年成立到現在,廣汽集團創造了數不清的傳奇。
1999年3月,廣汽本田*家4S店成立,這也是中國*家汽車4S店。如今,國內汽車銷售的4S店模式大多是模仿廣本4S店的產物。
2012年,廣汽集團順利登陸上交所,成為國內首家A+H股上市的大型國有汽車集團。
2013年,廣汽集團成功進入《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名單。這是世界汽車工業史上的奇跡,短短15年時間,就從負債30億的“病危企業”蛻變為世界500強企業。
進入新能源和智能化時代后,廣汽集團打造了全新的純電動車品牌“AION”(埃安)。僅用四年時間,埃安就占據了純電智能新勢力銷量榜的榜首。
疫情爆發以來,唯有廣州沒有失控,于是有人說“你永遠可以相信廣州”。
現在我想加一句,“你永遠可以相信廣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