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國CEO們將發現,自己的獎金考核指標中,多出了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目標。
2021年,星巴克CEO Kevin Johnson 2000萬美元的獎金中,有10%來自于“消除塑料吸管”和“減少農場甲烷排放量”;蘋果將2021年高管年度獎金額外增加了10%,用來激勵在ESG項目表現突出的人員。
上市公司必須調動起高管的積極性,畢竟重視ESG已經迫在眉睫。
美東時間3月21日,美國證交會(SEC)通過氣候披露規則提議,要求未來上市公司必須在年度報告中披露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并必須由第三方核實數據準確性。大部分公司要在2026年前提供供應鏈的溫室氣體排放信息。
同時,企業需要在年度報告中公開直接排放和購買能源排放數據,并且注冊的公司需要每年披露減排計劃。無論上市公司愿意與否,這都將成為投資者們的考量指標。哪怕只是為了股價,高管們也將不得不重視起ESG。
變化正從大洋彼岸傳導至國內。
3月1日,上交所發布“十四五”期間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其中明確提到要強化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推動低碳發展。
但目前國內仍然缺少更細化的指標,ESG本身對公司不過是錦上添花,對股價沒有實質性大影響。ESG要在評判體系中更重要,可能還需要更強大的外力推動。
中國企業在 ESG 上剛剛覺醒,但枷鎖已經逼近
在SEC和證監會規則出臺前,上市公司推動ESG,更多依靠自律,甚至也和領導人的個人風格有關。
在喬布斯時代,蘋果并不在意ESG,庫克上任后,這塊業務明顯更受重視,蘋果產品的外包裝和馬達等零件換成可再生材料。
2020年蘋果提出碳中和目標后,陸續有175家蘋果公司供應商在往使用可再生能源過渡。蘋果的做法算得上激進,如 iPhone12 不再贈送充電頭的政策還引起了不小爭議。
畢竟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蘋果的實力,要披露一份可靠的ESG報告,可能需要尋找幾百個相關方獲取數據,對中小公司是不小的負擔。
美國公司無論愿意與否,都不得不掏這部分多余的費用,而國內政策還沒有更細化的規定。企業給出報告的細致度,甚至要不要定下減排目標,依賴于企業自身的業務規劃,包括減排是否困難,或者有多重視宣傳發聲。
最響亮的呼聲很多來自大型互聯網公司。其實他們減排也相對容易,互聯網的碳排放主要來自于基建、日常運營和數據中心。如騰訊公布的碳排放數據中,占大頭的排放就是數據中心建設、發電和辦公樓的日常運營。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要求披露碳排放量其實對大型互聯網公司來說負擔不算沉重。
最沉重的減排壓力其實在高耗能的國企身上。
根據《財經》發布的2021中國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中,前十名都為電力、建材、石化行業巨型國企。在“雙碳”大政策方向下,國企一直在合規性上都走在前面,根據社科院2015年的報告,當時六成社會責任報告都由國企發布。如中國石油2005年就開始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并且聯合出資成立了國內首家碳排放權交易機構——天津排放權交易所。
中國上市公司多數披露的報告都不復雜,重要的變量如碳足跡、相對減排等指標已經延續多年,每年只需要簡單改動。更多的公司此前根本不會披露。
根據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合伙人、ESG管理辦公室主任李菁團隊統計,A股上市企業當中,每年都披露ESG報告的比例不超過30%。
他們也不會撥出團隊來做這件事。一位上市公司員工對36氪表示,ESG 相關事宜主要由董辦與市場部負責,直到近期才開始做更多披露方面的培訓。
一位投資人則表示,過去這部分報告,主要是IR(投資人關系)部門的員工參與。當然,這份報告很多時候也不會有第三方審計,很少有公司會主動告知負面信息。
但必須看到,隨著2030逼近,在國內ESG收緊監管是趨勢。
“過去會發布報告、自愿披露的公司本身就在 ESG 方面做得很好,算是錦上添花。之后強制披露、統一公開后,才會有足夠的數據來產生用于規避風險、控制負面影響?!比A興資本首席分析師龐溟告訴36氪。
此時對于重污染的上市企業正是關鍵時刻,他們需要提前做準備,畢竟,誰都不想上“ESG”黑名單。
ESG 暗流洶涌:資金聚集,但缺乏監管
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中,碳中和熱度毋庸置疑?!斑@是政策熱潮,也是大勢所趨?!饼嬩楦嬖V36氪。
上市公司們正因為自己在ESG方面的努力獲得收益。摩根士丹利的全球ESG領導者指數2021年上漲了22%,而衡量更廣范圍內資本增長的“世界指數”,只上漲了15%。這正說明更重視ESG的公司,增長超過了同儕。
政策驅動之外,ESG背后涌動著巨額金錢。根據路透社報道,2021年1月至11月,全球有6490億美元流入了ESG類基金,是2019年的兩倍以上。
但很長時間中,都沒有衡量一家公司ESG治理水平的客觀標準。缺乏監管之下,丑聞在所難免,美國新媒體Axios報道,領航投資(Vanguard)五只ESG基金,就悄悄投入了幾家污染嚴重的企業。
投資需求如此旺盛,也如此盲目。很多大型上市公司連續很多年都在披露ESG報告,卻沒有減輕投資者的困惑。
福特汽車和特斯拉都會發布可持續性報告,福特汽車算入了他們所有的車型的排放量,包括生產以及燃料利用率。但特斯拉只分享了model 3的產線排放數據。特斯拉給出解釋:model 3已經足以代表他們車輛的排放影響。
“投資者們認識到了氣候危機能給公司財務帶來巨大的影響,他們需要關于這方面更可靠的信息做決策?!?美國SEC的主席Gary Gensler說。
在沒有規章制度前,很難依靠公司“自覺”,畢竟哪怕是主動披露的公司,大多也會保留部分和ESG相關的不利情報。更嚴重的問題根本不會出現在報告中,比如在海平面可能上升的地區設立運營點。比起抽象的排放量和氣候變暖,這些可觸碰的風險對投資者們更重要。
更嚴格的監管無疑可以減輕這些欺瞞。在國內,ESG暫時沒有成為投資者的關注重點,A股還沒有相關概念板塊,廣泛的個人投資者依然更看重經濟指標。
單獨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更大的意義是示范作用,即倒逼市場重視ESG業務?!斑@次熱潮也算一個拐點,大家明確政策走向,至少加深了對ESG市場的認識?!饼嬩楸硎?。
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1年9月21日,存續“泛ESG”公募基金總規模首次突破2100億元。更嚴格的標準在熱潮之下必然會出爐,或許不久之后,中國高管們的KPI中,也會多出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