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新一代精簡指令集,RISC-V在AIoT時代被寄予厚望,國內外新興RISC-V企業和原有科技巨頭紛紛布局卡位,RISC-V似乎爆發在即,生態建設成為勝負手關鍵。
近日,全球權威AI基準測試MLPerf發布最新榜單,在聚焦低功耗、高能效的IoT領域Tiny v0.7榜單中,基于阿里平頭哥玄鐵RISC-V C906處理器的軟硬件聯合優化方案,取得了全部4個指標的第一,創下了MLPerf Tiny有史以來RISC-V架構提交的最好成績。
這讓RISC-V重回國人視線。的確,從CPU核、芯片、軟硬件協同、開發板到應用,中國RISC-V的發展最為興盛。這次的突破,更是印證了RISC-V的AI高能效。
離成功越近,往往挑戰越大。RISC-V在中國,正處于關鍵的繁榮前夜。
RISC-V有望“三分天下有其一”
眾所周知,CPU架構是芯片產業鏈的核心,其不僅決定了CPU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引領著整個芯片產業的發展脈絡。
從市場現狀來看,全球指令集呈現雙寡頭格局,基于X86和ARM架構的處理器長期占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X86架構在PC及服務器市場一家獨大,移動市場則由ARM架構一統江湖。
在這樣一個格局中,中下游廠商大多只能在這二者之間選擇,但是ARM的授權費用昂貴,傳統X86的授權又過于復雜,業界一直期待在CPU架構領域能有更多選擇——他們開始將目光投向RISC-V。
RISC-V架構開放、靈活、模塊化,特別適合滿足AIoT時代場景碎片化、差異化的市場需求,產業界普遍認為它有望成為下一代廣泛應用的處理器架構。Semico Research甚至預測,到2025年,RISC-V市場規模將超10億美元。
經過短短幾年發展,RISC-V國際基金會會員單位已遍及諸多知名公司、院校和研究機構,甚至連X86的主導者英特爾也宣布加入。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70個國家的2000多家企業和機構加入。
平頭哥生態負責人楊靜觀察到,從地域來看,美國、歐洲和中國是RISC-V主要的貢獻地。
“美國是RISC-V架構發源地,基礎實力很強,熱衷于高性能、數據中心方向的嘗試;歐洲結合超算,在工業方面有較強的訴求;而中國,主要由來自市場需求的驅動,注重IoT、邊緣計算的高能效、低功耗,并逐漸向高性能進發?!皸铎o說。
在全球RISC-V生態中,中國地位凸顯,一方面,中國企業對技術自研極其重視,RISC-V成為擺脫“卡脖子”的一個最佳選擇;另一方面,中國有著繁盛的IoT行業以及豐富的應用場景,驅動RISC-V技術和生態進化。
目前,RISC-V國際基金會共有19個高級會員,來自中國的會員近三分之二,既包括阿里、華為、中興、紫光展銳等企業,也包括中科院計算所和軟件所等科研機構。
RISC-V基金會高級會員單位
難怪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會表示:“幾年來,我國產學研用各界通過評估和試用,普遍認為RISC-V架構先進,功能完善,有可能在AI、IoT、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獲得市場優勢,從而在未來世界主流CPU架構格局中,達到三分天下有其一?!?/p>
本土廠商不斷拓寬RISC-V邊界
中國公司也的確是最早試水RISC-V的那撥人,在技術轉換間就完成了更新。
2018 年,阿里平頭哥開始從多年的自研架構C-SKY逐漸切換至RISC-V,成為國內最早涉足RISC-V的技術團隊之一。2019年,平頭哥發布當時業界最高性能RISC-V處理器玄鐵C910,此后又陸續推出了玄鐵E902、C906、E907等多款RISC-V CPU IP,覆蓋了從低功耗到高性能的各類場景,成功應用于微控制器、工業控制、智能家電、圖像處理、人工智能和汽車電子等諸多領域。
“我們是把很多自研架構中的經驗融入到RISC-V里面去,因此加速了RISC-V技術的發展。從8系列到9系列,我們開發了多款處理器,滿足不同IoT場景對高能效、低功耗乃至高性能的需求?!逼筋^哥副總裁孟建熠表示。
2021年10月,平頭哥玄鐵C910成功兼容安卓系統,可運行Chrome瀏覽器等應用。這也是芯片行業首次實現RISC-V架構對安卓的支持,意味著RISC-V架構有望打破場景壁壘,成為高性能芯片設計的新選擇。
這是國內最早探索RISC-V高性能的嘗試,此后有更多機構入局。中科院研發的高性能 RISC-V 處理器核——“香山”,在28 nm制程上實現了“雁棲湖”的首代核心。到第二代核心 “南湖”上,制程進化到14 nm。
在這群中國技術人的努力下,RISC-V處理器的可用性及覆蓋面大大提升,讓它真正從一個象牙塔的基礎架構,走向市場化發展。
全志科技、兆易創新、華米科技在內的芯片廠商都相繼推出了基于RISC-V的SoC、MCU、DSP芯片等產品。
兆易創新和芯來科技開創了IP核供應商與設計企業聯手先例;以全志D1為代表的通用RISC-V Linux 芯片量產,意味著低成本RISC-V高性能處理器開發板已來,而它采用的,就是平頭哥玄鐵RISC-V C906處理器。
就在4月7日,基于阿里平頭哥玄鐵RISC-V C906處理器的軟硬件聯合優化方案,在聚焦低功耗、高能效的IoT領域Tiny v0.7榜單中取得了全部4個指標的第一,創下了MLPerf Tiny有史以來RISC-V架構提交的最好成績。
RISC-V國際基金會CEO Calista Redmond對這一成果贊揚有加: “物聯網領域的AI技術競爭激烈,不同層面的定向優化對于以極低功耗取得新突破至關重要。阿里此次的工作證明了其在RISC-V產業的領導者地位,也給全球RISC-V社區和生態的發展提供了信心?!?/p>
權威AI榜單MLPerf Tiny V0.7性能數據對比
孟建熠表示,這一成績的取得,依靠阿里在算法、編譯、硬件的軟硬一體創新。這也意味著在AIoT領域,RISC-V架構能以極低的計算代價實現定制化AI功能。
“我們提供了一個通用的軟硬一體優化的優秀基礎,下游廠商完全可以基于此做更深度的AI優化,以更好滿足不同場景和領域的定制化需求?!泵辖谡f。
一件更緊要的事
作為一種新架構,RISC-V發展的基礎就是要研發出可用的CPU核。但核并非越多越好。如今,市場上RISC-V核并不少,但真正實現大規模量產的核,卻也不多。
國際RISC-V基金會的資料顯示,全球已有111個開放或商用的RISC-V處理器核,其中就有包括了去年開源的平頭哥玄鐵E902、E906、C906、C910等4款量產處理器IP。當時,平頭哥還一并開源了基于玄鐵的多操作系統的全棧軟件及工具,蔚為壯觀。
平頭哥的這一舉動,讓不少人看不懂,但對于產業而言,這太重要:處理器IP是多,可是經過市場化驗證的處理器太少!沒人用,意味著漏洞風險更大,后續優化可能性更低,也更不可能被人用。
這個邏輯指向的,是架構發展的根本問題——生態。平頭哥開源4款成熟的RISC-V核,向大家分享自己成功趟出的一條路,就是希望破解RISC-V生態難題。
“從生態來講,任何一家企業的商業邏輯不應只是去看IP或某一環節,而是要盡力參與到更大的生態系統里面去,更多思考可以商業化的可能性。這樣在幫助RISC-V更快成熟起來的同時,每個參與者才會受益其中?!睏铎o解釋說。
她舉例稱,以IP核為中心投入1元,生態價值就增加20元。在重視核的的研發的同時,更要重視生態的培育。生態是一個價值放大器,也是RISC-V真正發展起來必須要過的一關。
據介紹,玄鐵系列開源至今,很多高校、科研院所都在基于玄鐵做研究,已經出了關于玄鐵架構的分析論文,同時高校的計算機體系結構課程里面也已經在使用玄鐵的處理器;另一方面,有很多初創企業已經開始在早期項目里使用了玄鐵的IP核,特別是新興的FPGA廠商。
孟建熠也觀察到,RISC-V在IoT領域較為成熟,一些合作伙伴已經從產品研發走向了產品量產,開發者也隨之越來越多:“RISC-V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架構,正在經歷一個從小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已經走在了生態繁榮的前夜。未來,RISC-V還要走向數據中心等高性能應用場景,平頭哥將繼續加大投入,加快生態建設?!?/p>
回過頭看,無論是Wintel(Windows+Intel),還是AA聯盟(Android +Arm),以及那些早已凋零的MIPS、PowerPC等架構,決定競爭終局的從來不是技術本身,而是豐富的上層應用、高效的軟硬協同以及爆發的市場需求。
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生態。而且生態的培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各界攜手同行。
繁榮前夜,中國RISC-V技術人的長征,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