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億萬富豪栽了!
曾經的“中國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實控人楊振、肖賽平(楊振之配偶)、楊子江(楊振之子)被銀川市金鳳區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
裁判文書網顯示,執行標的金額為近830萬元,其失信被執行人行為具體情形均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
簡單來說就是,有錢但不愿意還。
2012年加加食品在深交所上市,市值一度高達百億。十年時間,從昔日“醬油大王”淪落成“失信被執行人”,楊振家族到底經歷了什么?
1./ 語文老師下海,當上了“醬油大王”/
18年前,一句“加點加加,好味道”的電視廣告讓加加醬油走進千家萬戶。
但很少有人知道,醬油蓋那個拉開內蓋倒醬油的設計其實是楊振首創。
1962年出生于湖南的楊振,從小家境就不好,在他7歲時,父親不幸早逝,母親獨自拉扯他們三兄弟長大。
楊振努力好學,成了兄弟里面讀書最好的,順利考上了湖南益陽師范學校,畢業后當上了語文老師,端起了鐵飯碗。
兩年后,因為迫切想要改善家庭條件,楊振選擇辭職下海,從搞養殖到做隱形紗窗,中間經歷了十年時間,雖然也有起伏,但他還是成為湖南寧鄉第一批“萬元戶”。
而楊振會涉足醬油行業,以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純屬巧合”。
起初是因為他當時做飯的時候,老覺得醬油瓶開蓋很麻煩,得用刀把蓋子捅開,不安全還容易浪費。
一番研究之后,他把瓶蓋改進成現在那種打開外蓋,直接拉開內蓋即可的設計,方便又衛生。
楊振拿著這個設計找到醬油廠,想以50萬元的價格賣給他們。以當時的物價,50萬元可不是個小數字,可想而知,沒有哪家醬油廠愿意出這個錢。
這時,楊振腦海里冒出一個想法:不如自己干吧。于是,在圖書館鉆研兩個月后,楊振學會了醬油的生產工藝。
1996年,他在湖南寧鄉縣正式成立加加醬油廠(加加食品前身),創立之初只有2畝地和幾個工人。
90年代的消費品市場是什么樣,那還是一個太陽神、三株口服藥大行其道的年代。
只要瘋狂營銷和打廣告,就不愁銷量。加加醬油正是選擇了這樣的方式,成為第一個在媒體上打廣告的醬油企業。
楊振選擇了湖南當地發行量最大的報紙,連續數期發了一個“小麥+大豆=?”的廣告,吊足了人們胃口后,再推出“加加”品牌。
加加醬油采取的是走高端路線的策略,在當時醬油均價1.6的行情下定價6.5,它依然賣得很好,很快就在湖南當地站穩了腳。
在這之后,楊振故技重施沖擊全國市場,這次他瞄準的是央視。
2002年,楊振拿出加加醬油此前6年經營的全部利潤,豪取央視一套黃金時段廣告兩個月的“標王”。
從2003年五月開始,連續兩個月,加加醬油的廣告都會出現在新聞聯播后面。
“吃飯加醬油,每天吃飯都要加加醬油”,魔性的廣告詞頃刻印入觀眾腦海,各地經銷商想要加盟的電話如潮水般打來,加加醬油一時之間供不應求。
2004年,加加醬油年營收達到5億,市占率一度超過李錦記,僅次于海天和美味鮮。
此后,加加醬油營收連年遞增,2008年楊振開始籌備上市,2012年1日6日,加加食品登陸A股,成為中國醬油第一股,楊振也被稱為“醬油大王”。
除了醬油,加加食品圍繞廚房做了一系列布局,業務還包括植物油、食醋、雞精、蠔油、料酒、味精等的生產及銷售。巔峰時期,加加食品市值超百億元,楊振家族身家數十億元。
胡潤發布的百富榜顯示,2014年楊振以20億財富首次入榜,2015年楊振家族財富增至37億元。
彼時,海天味業才剛準備上市,而千禾味業還只是個地方企業。
也是在那一年,加加食品營收達到了16.57億元,凈利潤為1.76億元,扣非凈利潤1.64億元,在調味品行業獨占鰲頭。
在公司高速發展的同時,楊振也沒落下家里人,先是把兒子楊子江扶到副董事長、董事、總經理助理的位置,隨后又讓妻子肖賽平擔任董事,從股東席位和管理層,全面掌控公司。
而禍端自此埋下。
2./ 一家三口上陣,家族管理積重難返 /
先從這個家族式管理說起,楊振2006年就把當時只有19歲的楊子江推到副董事長的位置,在加加食品上市的時候,揚子江還身兼總經理助理職位。肖賽平則在公司擔任財務負責人、資產總監,2010年之后則是長期擔任董事。
從天眼 查翻看公司股權結構,能看到楊振、妻子肖賽平、兒子楊子江也是占了公司大部分股份。
其中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還是他們三人全權控股的公司。
這樣帶來的后果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是加加食品的管理費用率一直在增加,剛上市那年只有3.72%,而到2017年則來到7.57%,而這些費用里高管工資占了大頭。
其次就是公司決策一言堂,很多決定就像是拍腦門做出來的……
2015年,加加食品提出要布局電商業務,把控線上渠道,于是花5000萬買了只成立了兩個月的云廚電商51%的股份,隨后兩年云廚電商就大量虧損,直到2017年10月,云廚電商資不抵債,沒辦法,加加食品只好0元出讓云廚電商全部股權。
如果說收購云廚電商還稍微有點道理,那2016年底,加加食品又計劃以1億的價格受讓創新存儲科技公司,理由是借助對方在數據存儲領域的優勢進行消費數據分析,則很難讓人理解。
2017年4月,加加食品又開始籌劃重大事項,計劃收購辣妹子食品100%的股權,理由是要擴充公司產品線。
而當時公司主營業務已經延伸到醬油、食醋、雞精、味精、醬料、普通食用油、高檔茶籽油等,品類眾多。主業本就不行,還要去做品類多元化、行業多元化。
最后,將這種公司內控已經失效體現得淋漓盡致的,則是加加食品違規擔保事件。
2020年6月12日,加加食品稱,公司在自查中發現存在為控股股東卓越投資及其關聯方違規擔保的情形,違規對外擔保本金余額合計4.66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9.94%。自6月15日起,加加食品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為“ST加加”。
這種事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據報道,2017年,楊振以加加食品名義為公司控股股東湖南卓越投資對外借款提供巨額擔保,并指使加加食品財務人員收集公司U盾、復核U盾、密碼等交予湖南卓越財務總監,以此達到向其2家關聯企業開具商業承兌匯票的目的。
2018年,楊振指示加加食品財務人員違規劃轉2400萬到其指定的自然人賬戶,并將3000萬元轉給湖南卓越控制的湖南派仔食品有限公司。
湖南卓越投資就是楊振一家三口控股的公司。
似乎是察覺到自己這種家族式管理導致公司怨聲載道,楊振一家在2019年董事會任期屆滿時,全部離任。
但接任董事長、總經理的楊旭東,其實是楊振的堂兄。
而開頭提到的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事件,就是因為他們一家三口又給湖南卓越投資旗下全資控股的一家公司提供擔保而產生連帶清償責任,絲毫不考慮是否會給加加食品帶來負面影響。
3./“忽悠式增持”,引起眾怒 /
以上這些還只是加加食品內部的管理問題,最讓外人詬病的則是楊振屢次“忽悠”投資者。
2012年加加食品提交的上市招股書里表示,將會用總募資額的56.41%的6.29億用來建設“年產20萬噸優質醬油項目”和“年產1萬噸優質茶籽油項目”,預計建設期1年,預計項目完成后,醬油年產能會達到40萬噸。
然后第二年,加加食品發表公告表示,因存在天氣不好、地面施工障礙等客觀原因,項目將延期,同時還要追投1.2億的超募資金。
一直到2015年4月、12月這兩個項目才分別投產,投產后未達預期,公司解釋稱,醬油項目是因為年底大促銷,調整產品結構,茶油項目則是遇到市場增速放緩、產能釋放較慢的情況。
如果說這些還能解釋是人算不如天算,那2018年楊振的“假增實?!?,則是激起了眾怒。
2018年2月初的時候,加加食品股價遭遇閃崩,公司立馬發公告稱,因為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以及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公司實際控制人楊振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完成2億的增持金額。
一般回購或者增持都是對公司的利好消息,加加食品也在公告發布當天止住了猛跌的勢頭。
但2月8號,加加食品又遇到大幅下跌情況,卓越投資和楊振都面臨股票質押風險,一旦質押股權爆倉,加加食品股權結構就會發生改變,并導致公司控制權生變。
楊振之后又換一招,提出公司有重大資產重組計劃,申請停牌到10月24日。
在停牌回來之后,正好遇到股市整體行情變好,加加食品股價也跟著漲了起來。
看到不用再擔心質押平倉了,加加食品突然發布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楊振擬取消增持公司股份計劃。
這下翹首以盼的股民不答應了,投資者怒斥其為“騙子大股東”“說增持就增持,說取消就取消,一點信譽都沒有”。
連深交所也下發關注函,要求加加食品說明是否存在“忽悠式增持”,楊振取消增持計劃的合理性。
加加食品倒是回復得很妥帖,自2018年2月底開始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目前正在更新財務數據,待更新財務數據后將上報中國證監會審核。出于內幕交易保密的要求,楊振先生不便于在重大資產重組審核階段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那來看看加加食品說的這個重大資產重組事項,計劃48億收購金槍魚釣公司。
這筆收購就突出一個天馬行空,因為金槍魚釣無論在總資產還是利潤指標上,都要甩加加食品好幾條街。
當時,加加食品的市值就只有44億,更別說其他數據,比如截至2017年末,加加食品的總資產為28.85億元,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貨幣資金期末余額為2.25億元。
加加食品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1億元,但金槍魚釣給出的業績承諾是2018-2020年凈利潤合計不少于12億元。
誰收購誰呢?就那么一點資產,你加加食品都想收購,他能收購嗎?買不了,沒這個能力,知道吧。
細品這個時間線,先宣布增持,看行不通再停牌拖過利空消息,等到沒事了,直接翻臉。
楊振一開始就清楚自己拿不出2億,因為早在2017年底,楊家就把手里股票幾乎都質押了,才會有后面的爆倉風險。
所以,很明顯能看到,楊振花在如何操縱資本、如何和市場機制周旋的心思,遠比如何提高產品競爭力、開拓更大市場上的多得多。
但估計楊振怎么也沒有想到,上市那天成了加加食品的巔峰時刻,此后便是不斷地倒退與下坡。
4月15日開盤,加加食品的股價為4.27元,總市值不到50億元(49.19億元)。
內部管理混亂,實控人屢次炒概念,多元化等等這些無疑都是使加加食品逐漸沒落的因素。
只是海天味業的醬油都要成“茅臺”了,加加醬油總不能一直這樣打醬油吧?
至少該還的錢得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