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eb1.0的門戶時代,國內互聯網巨頭還不是BAT,而是網易、搜狐和新浪(NSS),丁磊、張朝陽和王志東并稱“網絡三劍客”。
時過境遷,互聯網風云激蕩,變幻莫測。去年新浪完成私有化,從納斯達克退市,現如今留下來的其余二者,雖乘云行泥,已棲宿不同。僅從股價上看,網易還是NSS中最被市場看好的一家。
可即便如此,網易依舊徘徊在如今互聯網巨頭中的第二梯隊,雖被譽為業內常青樹,卻也時刻面臨被新生代趕超之風險。
C端紅利的消失,讓各大玩家們意識到了兩條腿走路的重要性,爭先恐后分食to B市場的蛋糕。但相比BAT大刀闊斧進軍to B,網易的動作卻顯得雷聲大雨點小。
2015年正式揮師to B后,網易先后成立了四個服務品牌,分別隸屬于四大事業部。當前to B中的企業服務賽道戰火燒起,而四大品牌中的網易智企則擔起了網易在該領域重要抓手的使命,旗下包含網易云信、網易易盾、網易云商三大業務板塊。
其中,網易云商旗下專注客服SaaS市場的網易七魚今年已經六歲,命名引用了自然界游速最快的“旗魚”諧音。作為網易to B最早試水的產品之一,網易七魚被寄予了厚望,但能否起到引領作用,目前來看仍有不少路要走。
網易當前幾大業務整體表現可圈可點,但未來卻不好下定論。游戲版號受限,網易云音樂暫未盈利,有道又處于轉型期,電商業務中網易考拉早已出售,留下的網易嚴選因貢獻收入較小,被納入財報中的“創新及其他業務”。
因此,網易to B業務能否作為未來的增長點快速發力?網易智企又將如何與BAT分食蛋糕?是能突出重圍還是會赴考拉海購的后塵?
Part.1
佛系布局
“如果說誰是中國互聯網最保守、最有耐性、最可能活上一千年、等著先烈們都死光了才去收拾戰場的人,那一定是丁磊?!笔畮啄昵?,科技媒體人程苓峰曾如此評價網易創始人。
在充滿誘惑的互聯網時代,多的是追風口的人,在這其中,網易慢得像一股“清流”。
曾幾何時,當電商、社交、O2O、直播這些趨勢席卷而來時,或主動或被動,最終網易與這些風口擦肩而過。在丁磊看來,風口會消失,風向會變化,只有人心不變,用戶需求長存。
網易的這種“慢”哲學也體現在了B端業務的開展上。
1998年的春天,BAT尚未誕生,網易憑借出售郵箱系統給廣州電信,賺到了第一桶金。在B端C端概念還沒多少人能分清的年代,網易就早早吃到了B端業務的果實。
或許是對風口不屑一顧,又或許是習慣了不緊不慢的節奏,當真正開展B端的組織架構調整時,網易卻慢了一步。
2015年,阿里巴巴先行開展組織架構的調整,啟動“大中臺、小前臺”戰略,為to B業務戰略轉向奠定了基礎;2018年,騰訊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宣告大舉進軍to B;百度也將原智能云事業部升級為智能云事業群,用以同時承載AI to B業務及云業務。
盡管在2015年,網易便推出第一款to B產品網易云信,開始布局企業服務,隨后發布了網易七魚和網易易盾,但直到2019年才正式搭建組織架構,成立智慧企業事業部,隸屬于網易杭州研究院旗下。
BAT除了在動刀組織架構上先行一步,在投資布局企業服務賽道更是瘋狂出手。
IT桔子數據顯示,僅在網易剛搭建起智企事業部的2019年里,阿里巴巴在企業服務就投資了9起,并購4起;騰訊投資了13起,并購1起;百度投資了10起,并購1起。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網易歷史上在企業服務上的投資僅5起。
2020年,網易開始整合網易七魚、網易定位、網易互客,發布“網易云商”;去年年初,網易易盾加入網易智企。至此,網易智企已包含網易云信、網易易盾和網易云商三大業務板塊,以PaaS和SaaS為主,定位一站式企業服務提供商。
看似內部動作頻頻,頗有甩開袖子大干一場的架勢。但截至目前,網易智企的地位仍十分尷尬。
Part.2
輾轉風口
2021年財報顯示,網易2021年凈收入為876億元,2021年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8億元。而網易智企及其他to B業務在內的創新及其他業務,即便包含了網易嚴選業務,也僅貢獻了14.15%的營收。
2020年,智企負責人阮良曾表示:“相信隨著我們的發展,我們肯定會出現在網易財報上的?!毙判氖愕谋澈?,也讓人聽出了老將的無奈。
在網易智企的業務中,作為中堅力量的網易七魚壓力也不輕松。
當下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客服行業也面臨轉型升級,智能客服已經成為企業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環節。頭豹《2021年中國智能客服行業洞察》,當前智能客服龍頭廠商在各領域的滲透率上,應用滲透率最高的四大領域為金融行業,電商零售行業,旅游出行行業和政務行業。
在網易七魚的行業解決方案中,主要聚焦的是電商行業、教育行業、智慧政務服務和生鮮電商。在電商行業,網易七魚要面臨來自電商老大阿里自身擁有的阿里云客服的資源和基因優勢壓力。
此外,上述報告指出智能客服賽道產品同質化明顯,行業尚未出現寡頭效應,競爭壁壘并不牢固。
當前網易七魚的全渠道接入、智能機器人、客戶服務、用戶行為洞察、智能營銷及統一管理分析的行業常見功能,并無法提供產品上的護城河。而作為一家綜合解決方案廠商,除了阿里,百度推出百度云客服,音視頻優勢突出的騰訊也推出騰訊企點智能客服。前狼后虎,在生態能力和獲客優勢上,網易七魚自身優勢又在何處?
阮良曾透露,“從集團的角度來看,丁磊非常認可to B的業務,給企業業務制定的目標是維持以前增長,實現每年翻一番”。
本身to B領域需要高投入,企業服務更是一場長久戰。企業服務業務在BAT眼中均是值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香餑餑,而當下,網易的發展重點仍是游戲、音樂和有道,三者皆為成本極高的業務,即便有錢,也要花在刀刃上,網易能給予在財報中被邊緣化的網易智企的“偏愛”又有多少?
當下,網易智企又大舉入局前途未明的“吞金獸”元宇宙。不喜風口的人,不知不覺中,成為了那個追風的人。這個風口追的是否值得?又能否助力網易智企實現丁磊給予的增長翻倍的期望?仍要打上個問號。
Part.3
落后云端
從投資動作可以看出,網易的打法與BAT不同,前者更專注自身業務,后者傾向于布局生態。
從2000年6月登陸納斯達克至今,網易市值從最低時不足2000萬美元,到如今的607億美元,能夠證明打法的確有其優勢,但這種成功能否復制到to B業務上,恐怕答案并不盡然。
起步緩慢,在網易的基因中可以理解為“謹慎觀察”。而相較C端業務,B端業務本身客戶遷移成本高昂,起步稍慢就意味著將客戶拱手與人。正是這種謹慎,讓網易將云市場的蛋糕分了出去。
IDC《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1下半年)跟蹤》報告指出,在中國云市場上,當前排名前五的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中國電信天翼云和AWS一直占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
云計算分為底層的IaaS、中間層的PaaS、上層的SaaS三部分,越往后定價能力越強、毛利率越高。當前網易在to B業務就選擇了PaaS+SaaS的領域,這可以算作另辟蹊徑,且避開了重資產投入、巨頭壟斷的IaaS層。但逃避什么,意味著也將被什么所局限。
云服務廠商基本傾向于提供多領域和多服務形態的綜合云服務,在布局to B領域時,BAT等玩家在布局PaaS和SaaS之外,同樣也沒有放過最底層IaaS的搭建。這是因為IaaS作為企業級服務的基礎,提供的是基礎算力,能為上層的業務和應用提供穩定、可靠的基礎架構的支撐。
字節跳動在2020年進軍to B時,組建了火山引擎業務,對外推出針對云計算應用層和中間層的產品和服務,同樣切入的是SaaS和PaaS市場。而隨后在大力布局to B的路上也沒能繞過IaaS層的搭建。去年年底,火山引擎正式進軍IaaS市場。
繞開IaaS層的搭建,選擇進入門檻更低的PaaS和SaaS,對當前游戲、音樂和有道都需要維持高投入的網易來說,的確是個好的選擇。但這也使得其需要依賴其他laaS玩家們搭建的底層架構,而這些玩家們大多也擁有自身的PaaS和SaaS服務,沒有IaaS靠山的網易則不得不需要鑿壁偷光。
背靠網易,也被網易的基因所局限。謹慎小心的網易,和布局生態的BAT,在to B這條炮火連天的賽道上狹路相逢時,恐怕敢于布局者更能站在切蛋糕人群的前列。
云計算本身是個慢生意,to B行業的用戶粘性一向又是護城河,當前幾大云巨頭已經分食國內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在企業服務賽道上,網易智企要想占據一席之地,必須投入更多的資源。
Part.4
“孤兒”智企
在網易內部,重點的業務與丁磊的個人喜好緊密相關。無論是游戲、音樂還是后來的養豬,丁磊看好的產品,網易便會投入巨大的資源。
一位前網易中層曾直言:“網易從來不是一家平臺化公司,以產品經理自居的丁磊,其內部管理方式更多是一種興趣式管理,其看好的新產品,必定親力親為,不看好的產品,則很難獲得資源和支持,加之決策隨意性強,不少項目有頭無尾?!?/p>
這從網易考拉起初投入不設上限,到后來賣身阿里,也能窺見一二。
若想在企業服務賽道上搭建PaaS和SaaS,背后必須有巨大的資金投入作為支撐。在生態資源和云的底層架構搭建上,網易相較第一梯隊就較為薄弱,盡管當前依靠游戲業務擁有充足的現金流,但音樂業務暫未實現盈利,仍處于燒錢狀態,教育業務獲客成本也不斷上升。網易是否有足夠的耐心能等到智企養家的那一天?
面臨著沒有系統性的資源支持,在BAT全力投入以及垂直to B廠商面前,智企恐怕無法發揮背靠網易的優勢。能否在to B獲得成功,并非取決于此前是否擁有B端業務的經驗,想要走得長遠,關鍵在于內部是否統一作戰。
當前幾大押寶to B的玩家們都在舉起錘子,打通內部之間的壁壘,以期形成高效的決策和合作機制。阿里構建起“云釘一體”生態,騰訊近日宣布海量自研業務全面上云,實現開源協同,百度將搜索公司及各BG的運維、基礎架構和集團級共享平臺整合至基礎技術體系(TG)。
而網易的to B業務盡管近幾年組織調整動作頻頻,但卻是浮在戰術層面上,而非戰略上的變革。業界之前對網易有句評價:“網易產品沒有前后依存的邏輯線索,在戰役級競爭面前,各條產品線無法相互協同,實際上各自為戰”。
現在網易依舊沒能解決這個痼疾。盡管旗下擁有不少明星產品,但相互之間導流作用有限。在B端業務上發布了四大to B品牌,在網易智企外,網易數帆負責數字化轉型,網易靈犀負責系統辦公,網易伏羲負責游戲與泛娛樂AI,但幾大事業部之間仍相對獨立。
在to B的戰役級競爭面前,網易又能否服務好決策流程長、需求復雜、定制化程度高的B端客戶,恐怕仍要打上一個問號。
2020年5月29日的中午,網易二次上市聆訊后資料獲得了香港交易所正式披露。丁磊也發布了公司上市20年來的首封致全體股東信。在信的結尾,丁磊講道:“到今天為止,我們還沒有成功,我們還在成長?!?/p>
網易智企乃至整個網易to B的業務成長固然需要時間,但網易這顆大樹又等得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