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Mustang Mach-E,也就是電馬,做了一件合資車當中,少見的事——免費換高通8155芯片。
稍微回顧一下,目前在8155芯片這場牌桌上打牌有三位主要玩家:蔚來先出牌——加錢升級,讓老車主動容;極氪后出——不要錢免費升級,老車主直接感動哭了;福特電馬——我跟極氪,但顯然市場不會記住第二個這樣出牌的人。
免費了,但又沒完全免費。福特電馬還要求用戶為福特電馬App“拉新”至少5人,還要一位用戶至少完成首次試駕。說實話,這并不算是個好方法,因為生活中確實有一部分人,他們寧愿花錢,也不想去麻煩別人,欠個人情。但福特“出此下策”,也可以說是“無奈之舉”,但有個性的電馬,或許應當有更酷的解決方式。
中國并沒有野馬情懷
福特Mustang,坊間稱“福特野馬”,有著近60年的品牌歷史。只生產小馬車、肌肉車或是超跑。即便是在保時捷、蘭博基尼都開始造SUV的時代,Mustang依舊“頭鐵”,只生產轎跑車。
到了電動化時代,福特終于忍不住,不但將Mustang品牌用于一款SUV,還是一款純電車型,也就是Mach-E這款車。品駕現在還清楚地記得,在Mach-E中國發布會上,福特把用Mustang品牌造電車這件事,描述為“不成立全新的子品牌,就用自己的拿手品牌,不怕砸招牌”。
當然,福特想利用Mustang品牌的名氣,這不假。該品牌在美國可謂家喻戶曉,截至2018年8月,在美國已經生產了1000萬臺Mustang,可以說,應該沒有不認識Mustang的美國人。但在中國,福特Mustang又有多少人認識?畢竟它只是小眾的跑車品牌,因此福特Mustang(燃油車)近幾年在全球的年銷量其實也只有6-7萬輛左右,在中國又是少之又少??梢哉f,這匹馬在中國,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是陌生的。
這也是引發中國與美國銷量差距的原因之一。據福特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Mach-E在美國銷量為27140輛,在歐洲20個國家銷量為23424輛;2022年上半年也有進一步提升,在美國銷量為17675輛,已達到2021年銷量的65%左右。
而在中國市場,據太平洋汽車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5-7月,福特電馬的月銷量分別為455、792、520輛。銷量上,和比它貴了一倍的高合HiPhiX差不多處于同一水平。
可以很確定地說,至少在國內,Mustang品牌無法為電馬帶來更多的知名度。即便是掛上知名度更高的福特,恐怕也沒什么幫助。近年來,傳統美系品牌的處境尤為尷尬,往高端走有BBA的*統治,往低價走又有日系與國產車的對抗。今年上半年,傳統美系車的龍頭,上汽通用的銷量較去年下跌33%,而長安福特自2016年的*年銷量94.38萬輛后,2019年年銷量甚至下滑至18.4萬輛,2021年雖然回升到了30萬輛,但仍然只有*時期的三成左右。
對于在中國的傳統美系品牌來說,再想靠牌子去賣車,特別是在電動車領域,基本沒戲。但拿產品說話,在現階段對于他們來說似乎也顯得很難。
電馬選擇強調電動車的第二階段
上文提到,Mach-E在美國以及歐洲賣的都還算可以,在中國卻遇冷。事實上,這不僅是知名度的問題,新勢力品牌誰又不是從零開始的?這就引發另一個問題,電動車的賽道發生了改變。
電動車的*階段,有意愿購買電動車的人們追求更加創新以及具有“極客精神”的產品,話語權自然落在了新勢力們的手里,因為他們*造出了有差異化的電動車,人們想要的電動車,不單只是能源類型的轉變,而是期待著徹頭徹尾的改變。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勢力,無不重視駕駛自動化與車機的發展。
而在這一階段,國內順勢而生了不少造車新勢力,無論是產品創新、用戶運營,還是在智能化上的研發投入,都不是傳統車企能比的。相當于傳統主機廠的電動車要進入中國市場,不但要和特斯拉比,還要和無數個新品牌去打,這之中還有不少燒錢去卷的,想贏下來,太難了。
隨著電動車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將會選擇電動汽車。這也會進入電動車的第二階段。進入該階段后,人們的需求或許將不局限于智能化,甚至會更加傳統,去一輛車的本質——駕駛感受。
這就來到了傳統車企擅長的部分。身邊開過Mach-E這款車的朋友,都對它的駕控體驗有著很高的評價,“開著穩、與油車十分接近、有駕駛樂趣”是最多的評價,即便是從燃油車剛剛切換到電動車的用戶,也不需要太高的學習成本。甚至連細語、入勝與不羈這三種駕駛模式(Whisper, Active,Untamed)的名字都十分有味道。
但駕駛感受這種東西,十分主觀且不易于呈現,除了去試駕,似乎也沒什么好的感受方法。當然,如果有新勢力的營銷水平,在網上走流量路線,那或許也能宣傳出去。但福特確實不可能做到蔚小理那種“危險發言”式營銷。因此,也就有了這次免費換芯片,但需要“拉新”的解決辦法。對于目前的福特電馬來說,非常需要更多的人知道電馬并去親身體驗,來展現自己獨特的地方。
智能化的差距,或許會逐漸縮小,但關注電動車駕控體驗的人,終究是少數還是會越來越多?這仍然是未知數。況且即便進入了重視駕控體驗的時代,做好智能化,也是必選項。
不如做一匹“個性的電馬”
海外市場的Mach-E在車機上走的是CarPlay路線。而國內市場則是打算自己建設自己的生態,有著專門的團隊來做車機系統,并且與百度SYNC+進行了合作??梢哉f,考慮到國內iPhone普及率上與海外的差距,只依靠CarPlay或其他手機映射系統未必是*的解決辦法,做出自己好用的系統與生態,對于智能座艙的長期發展而言,有益無害。
而這次免費將芯片從高通驍龍820A升級至8155,也能看出福特對于智能化升級的重視程度。直面問題,勇于改變恰恰是不少傳統車企所缺乏的精神。帶著高傲的態度,*造不出適應時代的電動化產品。
福特電馬在一次溝通會上曾向媒體透露,未來還將通過OTA的方式,對車機進行進一步軟件優化。品駕也更加關注這款車在軟件上的努力,因為從目前的車機來看,問題更多出在軟件,而不是芯片的性能。因此,在更換8155芯片后,也希望福特電馬能夠做出與其配套的軟件,至少在基礎功能與流暢度方面,能達到合格水平。
傳統車企想要改變,確實面臨著很多無奈。這些擁有百年歷史的車企有著自己的造車方法、傳承與底蘊,想要造一輛徹頭徹尾改變的車,內部阻力相當大,并且還需要思考,如果丟掉了現有調性,會不會失去既有用戶,還不能吸引新用戶??傊?,包袱確實太多了。
即便面對即使困難的局面,品駕也想多少說兩句,芯片的硬件成本加上更換費用,確實是一筆能達到萬元級別的數字,對于重視財務健康的傳統車企來說,能做到這件事很難,就連新勢力里面,也只有極氪是免費換芯。就算如此“拉新換芯”可能也不是一個好方法。
就如同某電商平臺的“砍一刀”一樣,當你去找人幫你砍一刀時,你會說“我覺得這個電商平臺很不錯,你也去看看”嗎?大家也只是抱著“我就是為了免費領東西”的心態,去讓朋友幫個忙而已。強扭的瓜不甜,就拿最愿意給車企“拉單子”的蔚來用戶來說,雖然用戶會得到積分獎勵,但不少人也不是完全沖著這一點。敢給朋友推薦一款車這種大件商品,最少也要自己覺得還不錯吧?如果福特電馬對自己的產品真的有足夠自信,那么不如換種方式,讓車主自發地去推薦,然后再采取積分或其他獎勵的方式。
說到這里,品駕倒是想到一個符合電馬風格的想法。電馬是一款走個性化路線的電動車,設計上很有獨特性,在今年的成都車展上也發布了一款全新涂裝的電馬GT Twister特別版。如果能為推薦新用戶購車的人,提供特別的涂裝配色改造,或是有差異化的外觀、內飾套件,追求個性化的電馬車主們是不是更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