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寶已支持給微信好友轉賬”的話題引發網友熱議,閱讀量超過5.4億人次。不少商家好奇,難道兩大支付巨頭要互通了?
實際上,這一功能仍屬于支付寶向支付寶轉賬的范疇,只是增加了“通知”微信好友的步驟。對此,一部分網友表示這完全沒有實際意義,但也有人認為,這釋放了支付寶和微信即將互通的信號。支付寶和微信是兩大主流線上支付方式,但在現實消費場景中,支付寶和微信之間的支付壁壘尚未打通,給商家和消費者都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那么,如果支付工具之間真正實現貫通和融合,會對商家帶來怎樣的影響?
互通之路,道阻且長
10月16日,有網友發現支付寶可以向微信好友“轉賬”,很快就在社交平臺上點燃輿論。轉賬的具體操作是,付款人通過支付寶轉賬并生成二維碼給微信好友,微信好友則通過掃描二維碼跳轉到支付寶中收款。單筆轉賬最高金額為2000元,不需要支付手續費。
與微信轉賬類似的是,若款項超過24小時仍未被領取,會自動退回原支付渠道。實際上,支付寶的這一功能只是增加了“通知”微信好友的步驟,不能算真正的互通。
一位淘寶商家向派代表示:“這項功能其實對電商行業來講,并沒有太大作用。它這個所謂的互通轉賬是需要雙方已經是熟人、好友關系,才能完成的。像我們商戶和買家之間的這種關系,根本用不上,也用不了這功能?!?/p>
近年來,網絡上不乏希望微信、支付寶兩大主流支付渠道互通的呼聲,但互通的進展卻十分緩慢。首要的原因,就在于支付互通牽涉到阿里、騰訊兩大集團發展競爭的戰略領域。對阿里、騰訊而言,支付是其商業生態里不可或缺的護城河之一。伴隨著支付互通而來的,是不同場景下的收益分配之爭,以及雙方的商業生態如何融合共生,顯然并非一樁易事。
同時,盡管我國政策鼓勵支付平臺開放支付接口,但根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支付寶和微信這類支付機構之間的貨幣資金轉移應當委托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這意味著,支付寶和微信并不具備繞過第三方銀行和清算賬戶直接實現賬戶互通的權限。
除了賬戶互通之外,如何實現一碼互通、支付工具跨場景使用,也十分重要。去年,微信、支付寶與銀聯云閃付達成合作,在“條碼支付互認”和“開放互聯網平臺支付場景”兩個維度上有效地深化了互聯互通。目前,阿里旗下餓了么、優酷等應用也已接入微信支付,部分用戶也可以在淘寶里使用微信支付。
雖然目前國內支付互通已有所進展,但與用戶和商家的期盼相比,前面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互通之益,眾所期盼
真正的支付互通若是實現,給商家帶來的好處是立竿見影的。
與阿里系電商平臺相輔相成的支付寶,不僅可以為消費者提供花唄“賒賬”等成熟的金融支持,同時記賬等功能也更加貼合商家經營管理的需求。
一位從淘寶轉戰到拼多多的商家認為:“之前做淘寶的時候就發現了,有一部分買家在淘寶下單都是為了用花唄。實際上同樣的一件商品,其他平臺還有更便宜的,只是沒辦法用花唄,如果支付系統可以全平臺互通的話,買家的選擇性就會多很多,像拼多多這種新興的電商平臺,客流量肯定還會更大?!?/p>
除此之外,多元的支付體系也使得商家不得不付出高昂的數據處理成本?!跋裎液臀夷切┩?,很多平臺都會同時做的,因為微信和支付寶不能互通,記賬就變得很麻煩,有時候都不知道哪里對哪里錯?!?/p>
支付的互通有助于實現不同支付渠道間的數據交互和集成,商家可以更快速、更結構化地收集、處理和分析交易數據,實現更開放、更便捷的數字化運營,從而對客群建立更深刻的洞察,并及時地優化業務運營策略。
同樣,支付體系互通也能讓消費者可以有更加便捷的體驗。網上就有消費者表示,“我的錢一般都放在微信里,支付寶經常會沒錢,想在淘寶買東西就得先提現到銀行卡里才能下單,中間還會扣掉不少手續費。之前為了省手續費,就經常麻煩朋友幫忙換一下,后來好幾次嫌麻煩就直接懶得買了?!?/p>
不少網友也表示,自己同樣遇到過這種情況,當支付互通真正來臨的那一天,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除了線上商戶,線下零售業、服務業商家現在同樣也依賴于互聯網支付體系。其中,很大一部分商家是小微企業甚至個體戶。在支付效率層面,這類商家最基礎的訴求無非是方便、快捷、準確;而在效果層面,他們則希望支付工具能夠對經營管理有所助益。
在過去,背靠騰訊的微信支付,和背靠阿里的支付寶是支付的兩大巨頭,并形成兩強爭霸的局面,因此擁有強大的話語權。對此,曾有便利店商家向派代反映:“微信商戶支付因不明原因被強制封停,平臺太過強勢,小商家沒有話語權,申訴基本無效,目前還沒有給我們有效的解決辦法,*的辦法就是轉為支付寶通道?!?/p>
而支付互通使得去中心化的開放平臺成為可能,隨著支付壁壘被打通,互聯網平臺必然更加開放,更多的資源和服務可以得到有效激活和整合,對社會的普惠性也將得到加強。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目前已經具備明顯的外部性和公共品特征,不可能完全受限于某一企業的發展戰略,開放互通才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打造互通未來
支付寶和微信互通的難題,離不開政策扶持和長期的平臺共建,并非僅靠引入第三方銀行就可以迎刃而解。
秉承著“讓用戶暢通安全使用互聯網”的愿景,中國人民銀行正在著手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這將有助于統籌、整合全國支付市場,實現數字人民幣體系與傳統電子支付工具的互聯互通。同時,監管部門應當與時俱進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配套政策,為支付體系進一步互通打下基礎。
制度性的頑疾需要制度性的良藥,而平臺之間和諧共生則離不開規則和秩序。針對支付互通后不同場景下的收益分配問題,阿里和騰訊應當主動尋求對話和合作,引導互聯網商業生態有機互動和融合,并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規則,從源頭上解決矛盾。
2021年,阿里集團相關負責人曾在采訪中提到:“分享、連接和開放是健康數字生態的基礎,我們會繼續與其他平臺一起面向未來,相向而行?!绷阋佳芯吭涸洪L于百程也認為,支付寶和微信互通涉及不同平臺之間技術、用戶、業務等各方面的互通。
另外,支付渠道互通,有助于倒逼互聯網企業將競爭壁壘從支付環節拓展到其他環節,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為商家和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長期來看,支付互通將成為產業互聯網行業實現新增長的動力和契機。
此次支付寶的新功能,釋放著互聯網支付進一步互通的信號。而支付寶和微信之間何時互通、怎么互通、有多互通等一系列問題,勢必還需要更多探索。在當下,相關部門和各互聯網平臺必須勇于承擔責任,積極順應趨勢,讓互聯互通和共生共贏成為現實。